巫山人

Home erectus wushanensis

“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巫山人的发现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能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能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能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2014年修正为214万年)。

“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巫山人的争议

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何处能寻找到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我国80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能人?一直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经过国内外有关学者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的巫峡中发掘出的古人类化石,意味着巫山人确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能人。

但是,由于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人是猿尚有巨大的争议,著名古生物学家吴新智就不同意其为人类的说法,国际古生物学界对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此次出土的大量有清楚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以及大量的古人类生活遗迹可以进一步考证出,200多万年前,“巫山人”已经产生了文化,而文化是区别“是人还是猿”的重要标准。所以,“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比云南元谋人还早30万年。

从2005年起,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就根据巫山县的科考发现,投资拍摄了题为《远祖之谜》的纪录片。2007年录制完成并播出后,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大经典纪录片之一,并入围法国FIPA国际电视界相关竞赛单元,在此引起了包括吴新智、黄万波、吕导谔等教授的争议。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博士等撰写的《龙骨坡文化及其主人》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上,倾向是如云南禄丰古猿一样的东亚古猿的后裔。魏光飚推断,或许在体质人类学上,这些古猿尚处于“猿”的阶段,但在考古学上他们又属于“人”的范畴。数百万年前,他们在适应长江三峡半封闭的森林、河流环境中,开创了一套全新的技能,从依赖天然工具发展到了依赖自制的石器进行生产劳动,进而跨过了猿类的门坎。

有关巫山人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