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巨大的、类似猩猩生活于地面的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他的重量估计超过200千克,这种灵长目长有巨大的臼齿,并有厚厚的珐琅层,高高的齿冠和矮牙尖。有时巨猿被翻译为巨型猿人,但是巨猿不算作人类,所以说巨型猿人不合适(过去确实有书上将其列为猿人)。 此属在中国至少自下而上于50万年前。最初(1935年)发现的化石为牙齿,其体积超过现代人牙齿约五倍左右。1955年以来,在中国广西发现很多,到目前为止,计发现下颌骨三个和牙齿近千枚。巨猿是猿类进化系统上一个已绝灭的旁枝。巨猿可能就是金刚的原型,它们在外形上与现代猿较为类似,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体型更为硕大。巨猿是历史上出现的肌肉最发达的猿,身高达到近10英尺(约合3.04米),体重超过1000磅(约合453公斤)。它们是现代猩猩的远亲,绝大多数相关绘画作品均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勇猛的巨猿篚够用后腿站立,站立后能达到非常高的高度。它咆哮起来震耳欲聋。它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猿类。巨猿生活在中国树木丛生的山区。
巨猿是高等化石灵长类中重要的种类。是已发现的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硕大的一类,它们的形态特征介于猿类和人类之间。 在下颌骨和牙齿的大小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下颌体前下方有猿板;下颌体的厚度和高度均以下颌联合处为最大;下犬齿与下第一前臼齿之间有齿隙等特征方面较接近于猿类。而在门齿较小;前臼齿和臼齿齿冠很高,齿尖呈块状;下第一前臼齿呈双尖型等方面具有与人类相同性状的趋势 。因此,巨猿在人猿超科中的分类地位始终未定论,不仅不同的研究者各持己见,就是同一学者也常改变自己的观点。
根据对其牙齿的化学分析,可推测出巨猿是彻底的素食者,最喜欢的食物是竹子,偶尔也吃吃树叶和果实。
总之,一些学者把巨猿归属猿科,另一些学者认为属人科。还有人把它归类于已绝灭的另一科(订名为腊玛古猿科)。现在看来,巨猿归于人科是很勉强的,但它们与今天最大的灵长动物大猩猩也没有什么密切关系,或许它们跟今天同样生活在亚洲的猩猩(红猩猩)关系更密切。
对于巨猿与人类相似的形态特征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有的认为是在从猿演化到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不管对这些形态特征的解释如何,也不管它们的分类地位如何,巨化石猿的发现和研究都有助于我们对人类进化过程的理解。
巨猿牙齿有高而钝的牙尖,有一些似人牙的特征,如相似的牙齿模式和平的磨耗平面。关于这些材料,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严谨的学者认为它是与进步人同时代的。因此步氏巨猿不可能是人的祖先。孔尼华认为“巨猿”是与人的进化系统或多或少平行发展于在亚洲主于的最晚期的生存者。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它是一种政,它的像人的齿列特征是一种平行发展。1968年发现了巨猿的第二个种,这个种是从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地层中发现的。
有关的动物化石年代测定为250~90万年,化石标本只是一块下颌骨,下颌骨粗壮,带有大而硕长的磨牙和小的前齿,犬齿不突出齿列,但与人的犬齿不同,磨损成平的咬合面,下颌骨的强大的加固结构和非常平的“咬合”面都表明它们食用非常坚硬的植物。第二个种曾被一些人认为是人的祖先。1973年有人宣称“巨猿作为人类的祖先比其他任何目前已知的类型都更为合适”,对从巨猿到较晚期人科成员
身材减小的合理解释是使用工具和防御敌害的选择压力造成的。尽管有这些热情支持的观点,形态学的证据仍认为它不可能是人的祖先。假如不是人的祖先,是否要考虑它是人科成员还是猿?认为它是人科成员的根据是它与“粗壮”南方古猿表现的相似点,它与南方古猿粗壮种一样,具有粗壮的下颌体、大的臼齿和臼齿化的前臼齿。这些与早期人科成员的相似性可能是趋同特征,反映出它们的食物相似,而不是具有近的共同祖先。现有的证据表明,巨猿是一种猿。古生态学研究表明,与巨猿同时发现的最多的化石是森林类型。
1937年美籍德国人魏敦瑞(F.Weidenreich)在研究中国猿人牙齿的专著中提到这种动物化石,认为是一种巨大的猩猩的牙齿。稍后,孔尼华又在香港和广州的中药铺里购得两颗这种动物牙齿化石,一颗是左下第三臼齿,另一颗是右上臼齿。魏敦瑞根据这3颗牙齿和在爪哇发现的爪哇猿人第四号头骨以及另外两个下颌骨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于1945年发表专著,改变了他原先的意见,认为这种动物具有明显的人的性质,应该归属于人的系统而不是猿的系统,主张把巨猿改称为“巨人”,并提出了人类是由巨人起源的新说,进一步推论巨人是爪哇猿人和中国猿人的直接祖先。
后来孔尼华又去南洋一带中药铺里搜集到5颗这种动物的牙齿化石。1952年他根据先后购得的这8颗牙齿化石进行研究,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同意魏敦瑞的意见,认为巨猿确是巨人,是第四纪生活在中国南部的一种最原始的人类。因为巨猿下颌和牙齿的多数特征介于人类和猿类之间。猿的两侧齿列是平行的,人的齿列是向后张开的;巨猿的两侧齿列既互相平行,向后张开的程度也远不及人类的大。人类齿列呈曲线形,没有明显的转折;巨猿齿列在犬齿处有显著的转折,但不如猿类的显著。猿类犬齿的前后都有间隙,不与前后的牙齿接触;巨猿的犬齿没有前间隙,但有比较小的后间隙;人类的犬齿一般是没有齿隙的。
巨猿犬齿的形状,与其他牙齿的比例,磨耗情况以及两性差别也介于人、猿之间。下第一臼齿略成扇形,似猿类;有双尖及后小凹,又似人类。巨猿的门齿小,位置垂直;臼齿齿尖呈方块形,咬合面脊纹少而粗,有第六齿尖。这些特征都是与人类相似的。但由于其年代太近,体形太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魏敦瑞又因此认为巨猿是人类进化系统上一个已经特化了的旁支,而不是直系祖先。
据一些科学家研究推断,巨猿有硕大而粗壮的头骨,巨大而强壮的躯干,有比现代人稍长和粗壮的肢骨,有与现代人相似或稍高的身高。巨猿可能做一定程度的直立行走。从牙齿结构可判断巨猿的食性是杂食,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研究结果还表明,巨猿的身材有随着时代逐渐增大的趋势,牙齿远比现代人的粗大,它不可能是猿进化中特殊的一支,而是一个灭绝了的旁支。但它与人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应是最接近人类的一支灵长类。从现有的资料已得知,巨猿生存的时期从第三纪上更新世经更新世早期到更新世中期,分布的地区是从亚洲南部的印巴次大陆到中国南方的广西和湖北一带。巨猿化石的发现,对研究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日前发现证据,一种大约3米多高、重约370公斤的巨猿,[7]竟然曾经与人类一起生活了100多万年,直到10万年前才灭绝。而令人类庆幸的是,它们居然是以食竹子为生的。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这种巨猿被称做步氏巨猿。传统的中国医学认为,龙骨——实际上是古代动物的化石骨骼和牙齿——在碾碎后服下有医疗作用。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者孔尼华在从香港药铺中购买的龙骨中,发现了一枚巨大的微黄色灵长类臼齿。经过鉴定,他认为这是一种早期灵长类动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步氏巨猿。日前,麦克马斯特大学地球地理科学副教授杰克·里克利用高精度绝对年代测定法,测定这种巨猿是曾经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它们在亚洲南部与人类共同生活了约100万年,大约在10万年前灭绝。
据推测,也许人类对于巨猿的灭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化石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巨猿居然是一种草食动物,像熊猫一样,竹子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有些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巨猿以竹子为主食,才使它们在与人类的进化竞争中失去了优势,甚至最后被逼走向灭绝。
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一具完整的巨猿骨架。
有关巨猿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百度百科巨猿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巨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