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

Epang Palace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阿房宫的地理位置

阿房宫前殿遗址建在一条古代河沟上,这是秦朝帝都咸阳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

长期以来,专家认为阿房宫选址与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等宫殿一样都位于高地之上,但2015年,在阿房宫遗址发现了古河沟,说明阿房宫前殿下并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在河沟上修建宫殿,意味着打断原有的水网,使流水改道,再深挖淤泥、回填夯土。河沟一带的阿房宫基础深达5.8米,工程量非常浩大。

阿房宫中心线一直向南,正对着秦岭北麓有名的峪口“沣峪口”。南至沣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宫所在地正是这条轴线上的最高处,与文献的记载意义相合。由此推断,阿房宫选址具有强烈的轴线意识,这条轴线有可能是秦始皇给统一后的秦帝国都城咸阳所定的轴线。

阿房宫的遗迹考查

“阿房”,即“阿城”。位于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垣,先于前殿而施工。当阿房前殿的台基夯筑起来之后,首先就在北边和东西两边缘之上筑起围墙。随后,宽厚结实的北垣就成了建“阿房”的基础。在今阿房宫前殿遗址西端,有村庄名曰“大古城”、“小古城”。其所处位置,表明“阿城”在“前殿”之外、“阿房宫”之内。

阿房

阿城之所以“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同施工技巧和政治形势有关。从工程学而言,合理安排、提高时效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筑“阿城”本为设计的内容之一,先三面围墙,既是“阿房”的前一道工序,也便于现场的管理。“南面无墙”,在于留出人员、材料等进出的通道。当“阿房前殿”建起、门阙完工,再筑南墙闭合。可惜秦末乱世,形格势禁,阿房宫工程被迫废弃,自然没有南墙。

20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在殿址北部取土,曾挖出云纹瓦当、板瓦、残砖、石柱础及陶水管道等建筑遗物。考古工作者也多次踏查,看到同样的情况,说明前殿基址上的北部原来有建筑物存在。考古队在台基的东、北、西三面边缘上钻探,发现了墙垣遗迹,证实了“阿城”的历史存在。

阿房宫的历史价值

秦阿房宫不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更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辉煌记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同时,某种意义上说,劳民伤财的阿房宫也是秦灭亡的一个象征物。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前陕西省博物馆馆长周天游认为,阿房宫是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儒家的内敛不同,秦的价值观是外扩的,什么都追求极致,宫室要大,都城要大,疆域要大,而且要调动全国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秦帝国确实在短时间内奠定了很多历代延续的制度,但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

杜牧影响深远的《阿房宫赋》在最后指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对当朝的一种影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写明:“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阿房宫的象征意义由此定型。

阿房宫的名称由来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这样,人们就它称为阿房宫了。这座宫殿为何名叫“阿房”,历代记载分歧,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秦王嬴政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

第二种观点: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三种观点: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四种观点:之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阿房宫就建在高峻的台基之上,如《汉书》所言。

第五种观点:《长安志》解释为“阿”是因宫殿与山相邻,未有名,先称在阿房。这种说法出自《史记》中,阿房未成,宫成就会命名的说法。

有关阿房宫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