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考古首页 > 史前动物 > 正文

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简介

时间:2020-07-29 09:41:39 浏览量:
用手机看网址:bd66.cc
用手机看网址:bd66.cc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网址:bd66.cc文章

马门溪龙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爬行纲、蜥臀目、蜥脚形亚目、马门溪龙科的一种动物,体长是16-45米,体重:20-55吨。

其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

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简介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简介

它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骨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此属动物全长22—30米,体躯高将近4米。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大。

新华网新疆奇台2006年8月24日电记者从新疆奇台县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获悉,科学家们确认26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为马门溪龙,测量其体长达35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龙”。这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与1987年在同一地点发掘的恐龙化石都是马门溪龙,身体总长度为35米,比中加马门溪龙长5米。令人惊讶的是,这条恐龙仅脖子就长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此前,中加合作考察队在距离这具恐龙化石100多米的山上,发现了多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根据其颈肋长1.5米推断,它身长约30米、高约10米、重约50吨。当时,这条恐龙被确定为亚洲第一大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其化石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恐龙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海军确认23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已经取代中加马门溪龙而成为新的“ 亚洲第一龙”。

它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发现“合川马门溪龙”。这具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它是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恐龙的遗骸,是迄今为止我国和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发现合川马门溪龙”入选新中国60项科技杰出成就。新华网重庆频道2009年9月30日电,著名科普杂志《环球科学》于2009年第10期,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50年代发生在今重庆合川的“发现合川马门溪龙”事件入选。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杂志特邀各领域的科学家与该刊编辑一道,共同遴选出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示中国科学在过去60年的发展脉络。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排在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的第5位。马门溪龙曾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的一个围捕场景中出现。在2002年的澳大利亚“Dinosaurs from China”展览中,展出了一只马门溪龙骨架。

2016年,马门溪龙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天文奥赛决赛的国家队选拔赛出现,从此开始被天文爱好者玩坏,其中瞳孔大小犹引人注目,这种恐龙从此梗层出不穷,马门溪龙与天文奥赛结下了不解之缘。“马门溪龙”教因此诞生。

它的头部类似梁龙,牙齿呈匙状,但与梁龙不同的是它们的牙齿布满嘴里,而梁龙的牙齿仅分布于嘴部前端。它们的四肢几乎一样长。马门溪龙具有很长的颈部,长度约在8到11米左右,颈部下方有很长的肋骨,颈椎数目在19节左右,远超越其他蜥脚类的颈椎数目。马门溪龙的颈椎长而细,但颈部并不灵活,主要借由与头部、肩部的关节来动作、弯曲。马门溪龙的大部份物种的化石都发现于四川省的沙溪庙组,地质年代为晚侏罗纪牛津阶至提通阶,约1亿6000万年前至1亿4500万年前。它们被认为与其他多种草食性恐龙生活在同一地区,例如蜥脚下目的峨嵋龙、剑龙类的沱江龙、重庆龙与嘉陵龙。同一地区的掠食性动物则有兽脚亚目的永川龙、四川龙。

中加马门溪龙的化石则是发现于中国西北部的石树沟组,这里发现的其他恐龙还包含:大型肉食龙下目中华盗龙、原始的暴龙超科五彩冠龙、角鼻龙下目的泥潭龙、阿瓦拉慈龙超科的简手龙、剑龙下目的将军龙、以及基础角龙下目隐龙。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森罗万象
关键词: 马门溪龙
为您推荐网址:bd66.cc
  • 考古
  • 动物
  •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