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龙可是大名鼎鼎的恐龙,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这种动物非常的巨大,走起路来大地都会震动。不过今天我要告诉你,地震龙其实并不存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下面就告诉你真相。
地震龙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关于地震龙的故事还要从它的发现说起,那是在1979年,几个年轻人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荒野中徒步旅行。当大家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前进的时候,看到一块奇怪的“石头”露出地面,他们一看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某种原始生物的骨头。年轻人很快就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新墨西哥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只是做了记录却并没有派人去寻找化石。
时间一晃到了1985年,古生物学家戴维·D·吉列(David D. Gillette)在翻看当年的记录时注意到年轻人的报告,于是他带领团队前往化石点,而且很快就发现了化石。吉列的团队发现的可不是一块化石,而至一只巨大恐龙的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身体的大部分,甚至还在胃部发现了230块胃石。为了挖掘这些化石,人们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
1991年,根据对发现化石的研究,吉列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哈氏地震龙,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莫里森组地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一新蜥脚类恐龙》(Seismosaurus halli, gen. et sp. nov.,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Morrison Formation (Upper Jurassic/ Lower Cretaceous) of New Mexico, USA)的论文,正式命名并建立了地震龙属(Seismosaurus)。
听到地震龙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认为是古生物学家想象这种动物行走的时候会让大地震动,就好像发生了地震,所以才叫地震龙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发掘地震龙化石的时候,古生物学家采用了一种地下探测仪器用来探测地下的化石,名字叫做地震枪,地震龙正是由此而得名。
吉列在最初描述地震龙的时候认为这种恐龙的体长可以达到52米,这可是一个惊人的长度,它也因此成为最大的恐龙。随着研究的进行,地震龙的体长逐渐缩水到了32米,臀高5.5米,体重接近30吨。从外形上看,地震龙就像一只放大了的梁龙,长着小而扁的脑袋,长长的脖子,肥胖的身体和超长的尾巴。地震龙以四肢支撑身体并且行走,它们行走的速度并不快。
地震龙生活在距今1.54至1.52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当时有许多著名的恐龙与它生活在一起,包括有同属于蜥脚类的梁龙、迷惑龙、腕龙、圆顶龙,属于剑龙类的剑龙,属于鸟脚类的橡树龙、弯龙等。除了上面提到的植食性恐龙,与地震龙生活在一起的肉食性恐龙有蛮龙、食蜥王龙、异特龙、角鼻龙等,这些恐龙都威胁着地震龙的生存。
介绍了地震龙的发现、命名、体型,题目不是说地震龙是不存在的吗?下面就告诉你它为什么不存在。在2004年,一些古生物学家就指出地震龙和梁龙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之间在骨骼形态上的差别很可能是骨骼疾病变形造成的。经过进一步研究,古生物学家认为地震龙和梁龙还真的是一种动物,于是就地震龙这个属取消,将它并入了梁龙属,名为哈氏梁龙(Diplodocus hallorum)。就这样,地震龙成了不存在的恐龙。
尽管地震龙并不存在,但是它的发现却增大了梁龙的体型上限,让我们知道梁龙其实可以长得更大更强壮,所以它们并没有消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