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考古首页 > 考古发现 > 正文

“鬼洞人”的精绝国史上曾真实存在过

时间:2019-09-10 14:17:43 浏览量:
用手机看网址:bd66.cc
用手机看网址:bd66.cc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网址:bd66.cc文章

看过《鬼吹灯》系列小说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精绝古国,是鬼洞人生活的神秘国度,这个神秘的西域小国也经常出现于一些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可以说它比楼兰古国更为神秘莫测,然而在历史上它也是真实存在的。

“鬼洞人”的精绝国史上曾真实存在过“鬼洞人”的精绝国史上曾真实存在过

汉代之前并没有关于精绝国的记载,可以说它是一个突然出现于《汉书》中的西域小国,其地址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是一个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后来又叫做尼壤和尼雅,国家所辖的范围大概就是尼雅河在沙漠中造就的一片绿洲,所以这个小国家可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兼具,生活在这里的人当然不是“鬼洞人”了,而是应该称之为精绝人或尼雅人,由于其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所以这里应该也是商贾云集,汉朝和中亚一带的各种商品在这里汇聚,因此这里或相当于一个万国胡同的贸易口岸,也正是由于它的繁华富庶,所以这里在汉朝和西域各国中都有了名气,才被记录到了《汉书·西域传》中。

《汉书·西域传》里面对精绝的记载是这样的:

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上面这段话的译文大致是:(西域)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有四百八十户人家,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打仗的士兵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交通事务长官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弥国四百六十里。

在两汉经营西域的时候,这里也曾经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后期,朝廷对西域的管辖放松,精绝国被其邻居鄯善国兼并,其作为一个城邦国家的历史基本结束,后来这里又曾受魏晋王朝节制,隋唐时期其都城尚存,不过已经改名为尼壤城,但在新旧唐书中,仍然称之为精绝国。

在由唐代高僧玄奘口述、辩机和尚编的地理史籍《大唐西域记》中,也有一段关于它的记载,里面讲到:

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

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精绝国的确是位于一片沙漠之中的绿洲,而且是一个位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周围都难以通行,只有这个城市可以让商人旅者往来。

之后关于精绝的记载就很少了,至于这里什么时候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一片荒凉古城的,史料不详,不过后来的考古发现,这里生活的人们离去时好像十分突然,因为有些家庭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的摆放好像日常生活中一样,按道理讲人要决定离开的话,会将一些生活必需品收拾好打包一起拉走,但是这里的情况却好像一直有人生活着一样,只是所有的东西上面都覆盖了厚厚的尘土,所以这里的人就好像突然离开,然后再也没有回来,消失得十分神秘。

一般认为精绝人离开这里是由于尼雅河的水量变少,精绝古城所在的绿洲逐渐消失,这里的人们也被迫离开家园,使得曾经的精绝国变成了一片荒凉的精绝古城(尼雅古城),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这里人们的离开应该将很多生产生活用具打包走的,也有人推测可能是大家突然收到某个可怕消息,或者是突然有外族入侵,导致这里的人不得不永远离开家园。

不过在清代时期,这里还称为尼雅城,应该还有少数的人在这里居住,但这里已经只是于阗县辖下的一个村庄,称作尼牙八札,1949 年后复称尼雅,1985年设尼雅镇,隶属于新疆民丰县。

近百年来,这个已经消失于历史上的西域小国重新为世人所知,是因为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记载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丝绸织锦就是出自于这里。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和斯文赫定等人在古精绝国遗址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陶器、铜镜、漆器、铁器等古代文物和一些用木简、羊皮、丝绸、墙壁等作为载体的古代文献和文字,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特别是这里出土的佉卢文遗物,比世界其他地区出土的加起来还要多,对研究古代犍陀罗、孔雀王朝、贵霜王朝以及其他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古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森罗万象
关键词: 精绝国
为您推荐网址:bd66.cc
  • 考古
  • 动物
  •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