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天文学的人或许知道有一个在彗星上的飞船,名字叫做罗塞塔号,实际上罗塞塔是考古学家破译一种失传的古代文字工具。科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是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希望它能帮助科学家破译太阳系最初的秘密,那么罗塞塔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又是如何帮助考古学家破译古代文字的呢?今天我就来跟你说一说罗塞塔的故事。罗塞塔其实是一座城市的名字,这座城市是在埃及的北部,城市不大。18世纪末的时候,法国的统帅,大名鼎鼎的拿破仑带领的军队进攻埃及,拿破仑我们都知道,他非常会打仗,当时他带着25000人的军队和埃及的10万大军作战,最后只损失了300人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细说罗塞塔石碑的历史
拿破伦有点意思,他自己受教育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在数学天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他知道埃及是个古代的文明古国,预计到在这儿会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所以他不仅带去了25000人的军队,还带去了很多的学者,一边打仗一边还做点科学研究,当时驻扎在罗塞塔这个地方的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军官,名字叫做布夏贺,为了防止埃及军队的反击,布夏贺开始加固罗塞塔城外的要塞,士兵们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一块巨大的黑石头,这一下子骚动起来了。这是一块非常大的石头,高度要超过一米,宽度一米不到,厚30公分,是黑色的花岗岩材质,上面密密麻麻刻着稀奇古怪的文字。
布夏贺一看就乐了,什么叫强将手下无弱兵,拿破仑有学问,这个布夏贺也不差,布夏贺一看这长宽高,这刻画痕迹,明摆着是一块石碑一部分。虽然读不懂石碑上刻了什么,但他知道这种和古埃及有关的遗物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得赶紧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自己的指挥官,而后者则直接把石碑送到了拿破仑专门设立的埃及研究所里面,因为这块石碑是在罗塞塔这个地方被发现的,所以大家就叫罗塞塔石碑。不过拿破仑占领埃及没多久,英国人就打了过来,直接把法国人给赶跑了,罗塞塔石碑又落到了英国人手里,英国人一看这可是好东西,就直接装船运回到了伦敦。现在你去大英博物馆看一看,在展示埃及文物的那个厅里面最重要的一件展品就是这个罗塞塔石碑。
法国人只带走了史碑的拓片,拓片就是把纸蒙在石碑上绷紧刷平,然后让蘸了墨的小刷子去涂纸张的表面,石碑上刻了字的部分会凹进去,碰不到墨水就留下了白色的印记。经过检查,学者们发现罗塞塔石碑上有三种不同的文字,其中一种是古代希腊文,这是当时的学者们所了解的文字,他们可以解读出其中的内容来。而另外的两种则是他们不认识的,这两种人们不认识的文字都和古埃及有关,其中一种看起来像是某种字母,通过拼音的方式来构成语言。这在古埃及是普通人使用的文字,而另一种看起来像是图画一样,比如画个眼睛,画个老鹰,画个狮子,这种文字出现在古埃及的很多寺庙和墓葬里,看起来似乎和祭祀活动有关。
其实学者们早就知道这两种文字的存在了,但是他们始终无法读出其中的内容,现在谁都明白有了最下面那套古代希腊文的引导,破解上面两种古代埃及的文字只是时间问题,全世界的学者们都开始赛跑,英国和法国的竞争尤其激烈,英国队派出的选手叫托马斯·杨。这个托马斯很有意思,他不是一位语言学家,而是一位物理学家,不但是物理学家,还是很优秀的物理学家,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非常的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因斯坦也曾经受到过他的启发。当然英国人让托马斯来研究罗塞塔石碑也并非毫无道理,因为托马斯本人也是一位语言天才,他自己会说十多种语言,对其他的事物也充满了兴趣,好称是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以如果要找一个足够聪明,又有足够强的语言天赋的人,托马斯肯定是其中之一了。
不过托马斯在这块石碑上的工作成就有限,实际上他只拼出了一个单词,托勒密。这是当时埃及国王的名字,就在托马斯对着罗赛塔石碑努力工作的时候,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的信件,是一个名叫商博良的年轻人写出来的,他想问皇家学会讨要一张质量比较好一点的罗塞塔石碑图片。皇家学会吃了一惊,难道这个人也想破译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英国人立即紧张了起来,不过人家有礼貌的来讨要,也不好意思回绝,于是一边找了拓片给商博良寄过去,一边通知托马斯要抓紧时间了,毕竟石碑在英国,万一给那个小子给先破译了,岂不是大大的没面子。
很不幸的是这么没面子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正在托马斯继续一筹莫展的时候,商博良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完全破译了石碑上最上那些看起来最复杂最不好处理的图形文字,再加上之前有另外一位学者破译出来的普通人用的古埃及文字,这块罗塞塔石碑上的内容终于被完全解读了出来。原来这确实是一块与国王托勒密有关的石碑,它属于一位名叫托勒密五世的国王,使这位国王加冕称王一周年的纪念物,上面写的是托勒密五世王尉获得方式的正当性,以及这位国王做的许多好事。通过商博良的工作,大家还获得了进一步阅读古埃及各种神庙、墓葬里图形文字的可能性,所以大家都记住了商博良的工作。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