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龙
北票龙
北票龙全长2.2米,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恐龙,它生存在大约1.25亿年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白垩世。尽管所发现的化石支离破碎,但随着专家的精心修复,这件化石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形态学特征,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科学价值。
巨盗龙
巨盗龙
巨盗龙(Gigantoraptor),是窃蛋龙(oviraptorosaurs)家族的成员之一,窃蛋龙是一种不会飞行,长着羽毛的恐龙,它们非常近似鸟类,体重不足40公斤。
孔子天宇龙
孔子天宇龙
孔子天宇龙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等完成的恐龙和羽毛起源研究中发现的。2009年3月19日出版的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报道了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发现。此标本命名为“孔子天宇龙”,属名代表化石储存地,种名献给儒家创始人孔子,其故乡曲阜离天宇龙所在地不远。这一恐龙新属种的发现不仅将异齿龙类恐龙的分布扩展至亚洲,而且填补了羽毛早期演化中的一个空白。
赫氏近鸟龙
赫氏近鸟龙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是一种带羽毛的恐龙物种。该近龙鸟的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的侏罗纪髫髻山组,距今约1.6亿年。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在其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都分布着奇特的飞羽,2010年3月10日,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了复原赫氏近鸟龙的全身羽毛颜色的图像。
灵巧简手龙
灵巧简手龙
灵巧简手龙是阿瓦拉慈龙超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中国西北部,化石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石树沟组,地质年代为约1亿6000万年前。灵巧简手龙是已知最原始的阿瓦拉慈龙超科,也是生存年代最早的阿瓦拉慈龙超科,其他阿瓦拉慈龙类都发现于白垩纪晚期的地层;灵巧简手龙的生存年代也比著名的始祖鸟早了1500万年。
美龙
美龙
美龙,恐龙的一种,又被称为“美丽的睡龙”。由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和同事们发现。
冠龙
冠龙
冠龙(学名Corythosaurus),又名盔龙、鸡冠龙、盔头龙或盔首龙,意为“头盔蜥蜴”,是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下的一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500万年前。
足羽龙
足羽龙
足羽龙(属名:Pedopenna)是种小型、有羽毛的手盗龙类恐龙,发现于中国的道虎沟化石层。足羽龙可能比始祖鸟还要古老,虽然道虎沟化石层的地质年代仍未确定。有些测量认为该地层属于早白垩纪,但最近的放射性定年法显示该地曾属于晚侏罗纪卡洛夫阶,约1亿6800万年前到1亿4000万年前。
千禧中国鸟龙
千禧中国鸟龙
1999年大陆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等人在辽西凌源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只保存精美、全身有羽毛的奔龙类小型恐龙--千禧中国鸟龙化石。季强等人认为,千禧中国鸟龙是一种距今约1亿3000万年前的小型兽足类(食肉性)恐龙,它身上的羽毛最初只是为了保持体温。在所有进步的兽足类恐龙中,疾走食肉的奔龙可能是与鸟类的关系最密切的类群之一。200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千禧中国鸟龙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分泌毒液的恐龙。
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恐龙的一种,大约生长于白垩纪早期。就目前发现的化石来看,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命名者为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2003年1月23日,《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的四翼恐龙,徐星发现正模标本跟某些标本有后肢与比例上的差异,于是建立为新种--顾氏小盗龙。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